学术会议
陈瑞赞:“首届中国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上传日期: 2018-04-18 作者:陈瑞赞

  9月23―26日, 以“图书馆与民间文献”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温州举行。中国图书馆学会藏书文化研究委员会委员、特邀代表及来自全国各系统图书馆的论文著者等共30余人出席;温州市各区县公共图书馆代表也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藏书文化研究委员会主办, 温州市图书馆承办, 浙江省图书馆学会、温州市图书馆学会协办。

  24日上午9点, 研讨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藏书文化研究委员会主任袁逸主持,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柳升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吴晞先后致辞。作为东道主, 柳局长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 并介绍了温州近年来的文化发展状况。吴晞主任在致辞中就“基础理论与藏书文化研究”的主题作了精辟的阐述。他提出, 藏书文化研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传承藏书精神、发扬传统文化、构建书香社会, 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学术研究, 而且属于基础研究和文化研究, 可以将之归为“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他充分肯定了基础理论研究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 并殷切期待优秀理论成果的出现。在他看来, 优秀理论具有自身的魅力, 能够体现学术的尊严和独立品格, 能够指引实际工作上升至“大道之行也”的形上境界。吴晞主任的致辞提纲挈领, 切中要害。他对藏书文化研究的性质、方向的把握, 体现了一个资深图书馆人的真知灼见。

  24日上午先后进行了两场专题报告。温州市图书馆馆长胡海荣、浙江慈溪家谱收藏家励双杰分别以“温州市图书馆民间文献征集收藏情况”、“当代中国家谱:收藏现状及价格趋势”为主题, 从公藏、私藏两个不同的层面介绍了当前民间文献的收藏状况,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温州市图书馆在民间文献征集工作方面起步较早, 胡海荣的报告从相关背景、开展情况、成果与经验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温州市图书馆的民间文献征集范围遍及该市所属鹿城、瓯海、龙湾、永嘉、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洞头、文成、泰顺等十一个县 (市) 区, 涉及的民间文献类型包括族谱、契约文书、宗教科仪书、金石碑铭、唱本剧本、日用杂书、日记、书信、诉讼文书、善书、药本、路程书等。民间文献采集工作需要下乡入户, 深入田野, 这与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以2012年暑期为例, 自6月28日到8月31日, 温州市图书馆开展民间文献采集的专项工作, 共搜集到族谱2101部、契约文书1438页、宗教科仪书259册、手抄唱本1册、碑刻资料若干。暑期的采集工作成果丰富, 同时所取得的经验也十分宝贵。一是争取专项经费的支持。采集工作总共耗费了80多万元的资金, 这笔资金是温州市图书馆争取到的《温州通史》的项目经费, 而民间文献采集也成了编纂《温州通史》的文献准备。二是与专业团队合作。温州市图书馆通过与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合作, 以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师生组建成民间文献采集工作队。这些专业团队具有丰富的民间文献知识和田野工作经验, 是采集工作得以高效进行的必要条件。三是从地方和民间获得支持。民间文献的采集, 需要进行田野调查, 如果缺乏地方和民间的支持, 必将困难重重。采集工作队每到一地, 都要召集当地的老人、家族首事人员及地方文史工作者进行座谈, 了解本地所存民间历史文献的状况, 记录各种线索和信息。在采集过程中, 还有针对性地展开口述史的工作, 选择一些地方老人进行访谈, 就地方上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人口变迁、宗族和村落关系等方面的话题采录他们的口述史料。对于温州市图书馆的工作经验, 与会者一致认为具有先行示范的意义, 值得加以推广。

  励双杰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收藏家谱, 目前其家谱收藏量已逾千种。他的报告以历年收藏家谱的经历现身说法, 从当年以2元一斤的价格从废品站收购两部递修于康熙、乾隆年间的《袁氏宗谱》说起, 一直说到2010年中国书店春季拍卖会上以78400元成交的清光绪木活字本《剡西周氏宗谱》。励双杰的报告含有大量信息。首先, 报告分析了传统古籍资源接近枯竭的现状, 认为家谱在民间尚有丰富的藏量, 而且具有价格低、复本少的特点, 不失为传统古籍的一个相当理想的补充资源, 这也是近年来家谱日益引起公私收藏单位关注的原因。其次, 报告分析了家谱收藏群体的类型, 将之归纳为寻根型、版本型、数量型、专题型、获利型、研究型等六种主要类型。应该说, 这样的归纳是对当前家谱收藏群体的一个恰当的说明。第三, 报告分析了家谱收藏的热点和趋势。目前在市场上较受青睐, 价格优势比较明显的家谱主要有三类:一是稀姓 (罕见姓、小姓) 的家谱, 二是名人家谱, 三是彩绘家谱。励双杰还介绍了他所主持的《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汇刊》 (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 的进展情况。

  “图书馆与民间文献”征文活动是本次研讨会的一项主要内容, 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各系统的应征论文30余篇, 经组织专家认真评选, 从中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6篇。本次征文虽数量不多, 但质量普遍较高, 内容涉及民间文献的多个类型, 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家谱。思绥草堂藏书楼主人励双杰展示了该楼所藏家谱中的珍稀之本, 特色纷呈, 使人耳目一新 (《稀奇古怪话谱牒———思绥草堂特色藏谱述略》) 。武汉大学图书馆的王美英就家谱的文献价值及如何利用家谱等话题作了阐发, 颇多经验之谈 (《试谈家谱的价值与利用》) 。温州市图书馆的潘猛补、陈瑞赞在《上望〈薛氏族谱〉的史料价值》、《关于万历英桥〈王氏族谱〉的介绍》两文中, 对纂修于明代的两部温州地区的家谱的文献价值做了述评。湖北省图书馆杨爱华、张汉强的论文所关注的则是家谱在新时期的命运 (杨的《论中国现代化进程对谱牒功能的解构》及张的《从续修中华族谱看民间文献开发利用的价值》、《续修家谱工作之概说》) 。家谱之外, 海宁图书馆子午源的《石墨留韵、古拓扬芬———海宁图书馆藏金石拓本四题》涉及金石拓本, 嘉兴学院图书馆凌冬梅的《民间文献视域下的江南灶头画研究》涉及流行于江南农村地区的灶头画, 江阴市图书馆邵瑞达的《刘半农与〈江阴船歌〉》涉及民歌, 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李勤合的《新发现的两种庐山日记》涉及日记, 九江学院实验中心柴颖菊的《哈特庐山老照片的历史价值》涉及影像资料, 河海大学图书馆谢友宁的《民间收藏与文化遗产保护》涉及民间收藏中的瓷器、家具、字画、图书等, 这些论文别开生面, 钩沉索隐, 在展现了民间文献的多样化类型的同时, 也展现了论文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王梅的《民间文献史料意义的弱化与文化价值的危机》、金华市少儿图书馆许苗苗的《从研究地方文化着手, 开展地方文献挖掘整理工作》、深圳市光明新区图书馆钟秋云的《民间文献的收藏现状研究》、吉林省图书馆杨柏林与关长荣合作的《试论民间文献的特征和价值》等多篇论文, 偏重于对民间文献进行整体观照, 颇能代表公共图书馆界对民间文献的一般认识。来自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广西民族大学的两位研究生张芳、张颖的论文《地方文献中灰色文献浅析》、《浅析全媒体时代广西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 分别就“非正式出版物与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关系”和“新技术背景下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应对策”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其问题意识之强烈、理论思维之新颖, 都值得关注。另有就图书馆与民间文献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的, 如湖北省图书馆姚迎东的《儒家文化的民间藏书建设探讨———构建“问津书院”民间藏书体系的思考》、董洁的《谈图书馆民间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开发》、梅琳的《图书馆应大力开展民间文献工作》, 镇江市图书馆徐静与笪凤微合作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新视角———实证民间文献的利用和互补》, 苏州大学图书馆马杰的《高校图书馆民间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实践》, 江阴市图书馆周梓平和张燕合作的《图书馆家谱中民间文献资源建设初探》等。

  会议论文的另外一大主题与藏书文化有关, 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姚伯岳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收藏中的饶毓泰赠书》、宁波天一阁周慧惠的《天一阁藏清代稿本述略》、苏州大学炳麟图书馆孙迎庆的《〈百宋一廛校书图〉考释》、聊城大学文学院丁延峰的《〈存世宋刻本书录〉序言》、绍兴市图书馆蔡彦的《从私人藏书到近代图书馆———记绍兴古越藏书楼》、湖州市图书馆陈敏的《古籍拍卖中耀眼的湖州文献》、慈溪方志办童银舫的《林汉达英语著作版本录》等, 涉及版本目录、古籍拍卖、藏书楼、藏书家以及馆藏源流等方方面面。不少文章质感厚重, 流动着纸香墨韵。

  24日下午的议程安排是论文交流和学术研讨,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鹏主持。首先由部分论文作者宣读论文, 紧接着与会代表们就民间文献建设及藏书文化建设等问题各抒己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古籍所的陈德弟教授展示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 他的宏愿是为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所有藏书家“树碑立传”。丁延峰则由他的论文引出话题, 重温了为编写《存世宋刻本书录》而走过的既艰难又充满乐趣的访书之旅。湖南大学图书馆的刘平从自己求学与工作的经历谈起, 总结了她与藏书文化结缘的契机以及从事藏书文化研究的心得。

  围绕民间文献的讨论尤其热烈。王美英十分感性地从自己的学术研究经历来谈对民间文献的认识。王梅则对当前高校图书馆与民间文献疏离的现状有所批评, 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改变馆藏建设的思路, 以更开阔的视野接纳新的文献类型。陈瑞赞的发言主要针对公共图书馆如何消化民间文献的问题。民间文献的整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许多方面都还处在摸索的阶段。他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技术难题:目前还没有一个适用于民间文献的目录分类体系, 形态、内容各异的民间文献在目录框架上如何才能实现与传统文献的衔接?与会的还有不少来自浙江各地市公共图书馆的馆长, 他们也各自就本馆民间文献工作的开展情况与未来规划作了介绍。

  25日早上, 在温州市图书馆举行了净光塔砖及拓本的捐赠仪式。净光塔位于温州市区松台山, 原为唐代高僧玄觉而建, 毁坏之后, 大量塔砖流落民间。这一次由民间人士将塔砖及拓片分别捐赠给温州市博物馆和图书馆, 使珍贵的历史文献由民间回到公藏。

  在参加了捐赠仪式之后, 会议代表乘车前往瑞安, 在玉海楼继续现场交流会。玉海楼建于清光绪十四年 (1888) , 是我国著名学者、朴学大师孙诒让的藏书治学之所, 与宁波天一阁、杭州文澜阁、湖州嘉业堂并称浙江四大藏书楼。从玉海楼出来, 代表们又马不停蹄地赶赴瑞安东源村, 参观木活字印刷。东源村村民除了务农以外, 还经营着代代相传的副业———修家谱, 而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工艺也借此流传了下来。目前, 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技术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和玉海楼一样, 代表们对东源村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现场的观摩和交流, 代表们加深了对温州的藏书文化以及民间文献生产历史的认识。

  在两天的主会期里, 议程紧凑, 会风务实, 代表之间进行了有效的学术交流和情感交流。作为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藏书文化研究委员会成立四年以来首次举办的学术活动, 本次研讨会起到了增强联络、强化组织、打开局面的作用, 势必会对今后的工作产生良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