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史料
和洪范:太极易理史料辑录
上传日期: 2018-04-18 作者:和洪范

  清傅以渐、曹本荣《日讲易经解义·卦图》:

  《系辞传》曰:“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又曰:“天一, 地二;天三、地四;天五, 地六;天七, 地八;天九, 地十。天数五, 地数五, 五位相得, 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 地数三十,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此河图之数也。洛书合取龟甲, 故其数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

  蔡元定曰: (按:蔡元定, 字季通, 1135-1198年。学者称西山先生, 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 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 “图书之象, 自汉孔安国、刘歆, 魏关郎子, 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 (按:邵雍, 字尧夫) , 皆为如此。自刘牧始, 两易其名, 而诸象因之。故今复之, 悉从其旧。”

  《系辞传》曰:“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邵子曰:“一分为二, 二分为四, 四分为八也。”《说卦传》曰:“易, 逆数也。”邵子曰:“乾一, 兑二;离三, 震四;巽五, 坎六;艮七, 坤八。自乾至坤, 皆得未生之卦, 若逆推四时之比也, 后六十四卦次序放此。”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初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7册第212-213页)

  元张理《大易象数钩深图》卷上《易有太极图》:

  (《太极图》为) 周敦实 (按:“实”误, 应为“颐”) 茂叔 (周敦颐字) 传二程先生。茂叔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 动极而静, 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 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 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 四时行焉。五行, 一阴阳也。阴阳, 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 各一其性。无极之真, 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太极未有象数, 惟一气耳。一气既分, 轻清者上为天, 重浊者下为地, 太极生两仪也。两仪既分, 则金、木、水、火四方之位列, 两仪生四象也。水数六, 居坎而生乾;金数九, 居兑而生坤;火数七, 居离而生巽;木数八, 居震而生艮, 四象生八卦也。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初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5册第3页)

  元张理《大易象数钩深图》卷上《河图四象之图》:

  《系辞》曰:《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其四象在乎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 天五。天一居北方坎位, 为水;地二居南方离位, 为火;天三居束方震位, 为木;地四居西方兑位, 为金;此在四正之位, 而为生数也;天五居中央, 则是五土数也。土无定位, 然后分王四正之方, 能生万物, 故北方水一得土五而成六, 南方火二得土五而成七, 束方木三得土五而成八, 西方金四得土五而成九, 此谓之四象也。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初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5册第9页)

  元张理《大易象数钩深图》卷中《乾坤易简之图》:

  乾、坤者, 数之一、二也。形之方、圆也;气之清、浊也;理之动、静也。故乾具两仪之意, 而分上下, 坤包四象之体, 而分南、北、东、西。两仪四象, 共数有六, 并其乾、坤之本体, 则八卦之数周备矣。此乾、坤所以去太极未远。内贞外悔, 两仪之理也。元亨利贞, 四象之道也。二、三、四、五以为经, 七、八、九、六以为纬, 八卦之方也。所以自一而二, 自二而四, 自四而八, 自八而十六, 自十六而三十二, 自三十二而六十四, 六十四而天道备矣, 岁功成矣, 人事周矣。此《易》故六十四卦, 而乾、坤居首也。学者能由六十四以归一, 由一以悟太极, 则伏羲、文王、孔子皆备于我, 成变化, 行鬼神, 亦是道也。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初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5册第38页)

  元李简《学易记》:

  天地之初, 一气而已, 云太极者, 一气未分之初欤。一气既分, 清轻者为天, 重浊者为地, 是生两仪也。两仪既分, 则金木水火四方之位列, 是生四象也。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初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5册第104页)

  元李简《学易记》:

  太极判而为天地, 天地之中, 又有阴阳刚柔。孔子所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也。阴阳之中又有阴阳, 其法一而二, 二而四, 四而八。其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首乾坤尾以阴阳先后为数也。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初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5册第105页)

  元董贞卿《周易会通原序》:

  太极泄而为图, 包犠氏则之, 以画卦如根干之有条枚、横竖、方圆, 往来交互, 变通不穷, 而谓之易。大之天地日月, 小之万物万事之象, 与理莫不毕具。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初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6册第70页)

  元董贞卿《周易会通·<易·程子传序>》:

  易, 变易也, 随时变易, 以从道也。其为书也, 广大悉备, 将以顺性命之理, 通幽明之故, 尽事物之情, 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 去古虽远, 遗经尚存, 然而前儒失意以传言, 后学诵言而忘味, 自秦而下, 盖无传矣。予生千载之后, 悼斯文之湮晦, 将俾后人沿流而求源, 此传所以作也。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 以动者尚其变, 以制器者尚其象, 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长之理, 进退存亡之道, 备于辞。推辞考卦, 可以知变, 象与占在其中矣。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得于辞, 不达其意者有矣, 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至微者理也, 至著者象也, 体用一原, 显微无间, 观会通以行其典礼, 则辞无所不备。故善学者, 求言必自近, 易于近者, 非知言者也。予所传者辞也, 由辞以得其意, 则在乎人焉。

  有宋元符二年己卯正月庚申河南程颐正叔序。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初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6册第85-86页)

  明何楷《古周易订诂》卷一:

  《系辞传》曰:“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又曰:“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初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6册第4页)

  明张次仲《周易玩辞困学记》卷首《读易大意》:

  王辅嗣 (按:王弼字) 曰:“夫《彖》者, 何也?统论一卦之体, 明其所由之主者也。夫众不能治众, 治众者至寡者也。夫动不能制动, 制天下之动者, 贞夫一者也。故众之所以得咸存者, 主必致之也。动之所以得咸运者, 原必无二也。”

  (按:王弼《明彖》云:“物无妄然, 必由其理。”) 统之有宗, 防之有元, 繁而不乱, 众而不惑, 六爻相错, 可举一以明也;刚柔相乗, 可立主以定也。是故杂物撰徳, 辩是与非, 则非其中爻, 莫之备矣。故自统而寻之, 物虽众, 可以执一御也;由本以观之, 义虽博, 可以一名举也。处琁玑以观大运, 天地之动未足怪也;据会要以观方来, 六合辐辏未足多也。少者多之, 所贵寡者众之。所宗一卦五阳而一阴, 则一阴为之主矣;五阴而一阳, 则一阳为之主矣。夫阴之所求者阳也, 阳之所求者阴也。阳苟一焉, 五阴何得不同而归之?阴苟只焉, 五阳何得不同而从之?故阴爻虽贱, 而为一卦之主者, 处其至少之地也。或有遗爻而举二体者, 卦体不由乎爻也。繁而不乱, 变而不惑, 约以存博, 简以济众, 其唯彖乎!

  夫爻者, 何也?言乎变者也。变者, 何也?情伪之所为也。夫情伪之动, 非数之所求也;形躁好静, 质柔爱刚;体与情反, 质与愿违。巧历不能定其算数, 圣明不能为之典要, 法制所不能齐, 度量所不能均也。为之乎, 岂在犬 (按:“犬”应为“夫”) 大哉!陵三军者, 或惧于朝廷之议;威武者, 或困于酒色之娱。近不必比, 远不必乖, 同声相应, 髙下不必均也;同气相求, 体质不必齐也。召云者龙, 命吕者律, 故二女相违, 而刚柔合体。隆墀永叹, 远壑必盈。投戈散地, 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 则吴越何患乎异心?故苟识其情, 不忧乖远;苟明其趣, 不烦强武。能説诸心, 能研诸虑, 暌而知其类, 异而知其通, 其唯明爻者乎?故有善迩而远至, 命宫而商应, 修下而髙者降, 与彼而取此者服矣。是故情伪相感, 远近相追;爱恶相攻, 屈伸相推 (按:失“见情者获, 直往则违”八字) ;非天下之至变, 其孰能与于此哉!是故卦以存时, 爻以示变。

  夫卦者, 时也;爻者, 适时之变者也。时有否泰, 故用有行藏;卦有小大, 故辞有险易。一时之制, 可反而用也;一时之吉, 可反而凶也。故卦以反对, 而爻亦皆变。是故用无常道, 事无轨度, 动静屈伸, 唯变所适。故名其卦, 则吉凶从其类, 存其时, 则动静应其用。寻名以观其吉凶, 举时以观其动静, 则一体之变, 由斯见矣。夫应者, 同志之象也;位者, 爻所处之象也。承乘者, 逆顺之象也;远近者, 险易之象也。内外者, 出处之象也;初上者, 终始之象也。是故虽远而可以动者, 得其应也;虽险而可以处者, 得其时也。弱而不惧于敌者, 得所据也;忧而不惧于乱者, 得所附也。柔而不忧于断者, 得所御也;虽后而敢为之先者, 应其始也;物竞而独安静者, 要其终也。故观变动者, 存乎应察;察安危者, 存乎位。辩逆顺者, 存乎承乘;明出处者, 存乎内外。远近终始, 各存其会;辟险尚远, 趣时贵近。比复好先, 乾壮恶首;明夷务闇, 丰尚光大。吉凶有时, 不可犯也;动静有适, 不可过也。犯时之忌, 罪不在大;失其所适, 过不在深。动天下, 灭君主, 而不可危也;侮妻子, 用顔色, 而不可易也。故当其列贵贱之时, 其位不可犯也;遇其忧悔吝之时, 其介不可慢也。观爻思变, 变斯尽矣。

  夫象者, 出意者也。言者, 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 尽象莫若言。言主于象, 故可寻言以观象;象主于意, 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 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 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 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 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 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 非得象者也;存象者, 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 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 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 乃得意者也;忘言者, 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 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 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 而画可忘也。触类可为其象, 合义可为其征。义苟在健, 何必马乎?类苟在顺, 何必牛乎?爻苟合顺, 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 何必乾乃为马?而或者定马于乾, 案文责卦, 有马无乾, 则伪说滋漫, 难尽纪矣。互体不足, 遂及卦变, 变又不足, 推致五行。一失其原, 巧愈弥甚。纵复或值, 而义无所取, 葢存象忘意之由也。忘象以求其意, 义斯见矣!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初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6册第385-387页)

  作者附言:

  怀川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这种活力, 来自深厚的河洛文化底蕴, 得益于时代知来承往的继承。怀川是太极拳的故乡, 在新的时代更是享誉全人类。基于对太极易理的膜拜与钟情, 近年来本人属意于对太极易理的辑录与积累。本人深知自己才识薄陋, 不是深入研究太极易理的对象, 然而仍用心用力于史料与文献的辑录, 其心理动因是为有志者或后人提供一些研究太极易理所需史料与文献的用典依据, 节省搜索与查找元典的时间。尽管这是最基本的工作, 本人却觉得极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