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蔡迎春、段晓林:上海地区民国文献整理现状与对策
上传日期: 2018-04-18 作者:蔡迎春、段晓林

  纸质出版和数字化开发是民国文献的整理两个最重要的方面, 2000年后, 上海民国文献在纸质出版方面呈现逐渐弱化的趋势;数字化整理方面, 因为有上海图书馆数据库的大力开发和推广, 民国文献数据库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即针对纸质出版和数字化开发两个方面, 对上海地区民国文献的整理进行回顾、总结, 指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进一步加强整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上海地区的民国文献出版整理概述

  20世纪初叶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 上海是中国书刊出版事业的中心。民国时期的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曾提到, “我国出版业百分之八十六在上海”。[1]1949年以后至2000年之前的民国文献整理出版, 半数以上是上海地区的出版机构承担。应该说, 上海地区不仅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是出版事业的中心, 其后在民国文献整理出版中, 也有着国内最好的出版基础。

  1. 上世纪的民国文献的整理出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上海地区出版界开始关注民国文献的整理和影印出版, 其中上海文艺出版社以《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的形式, 影印出版《北斗》《文化批判》《十字街头》《新兴文化》《前哨》《文艺研究》等一批左联、创造社、太阳社等进步文学团体主编的文艺类刊物30余种, 出版数量占这一时期影印出版民国文献 (60余种) 的一半以上。上世纪80年代后, 上海文艺出版社仍旧以五六十年代即已成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的形式, 影印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 (第一辑) 、《语丝》等书刊。

  上海书店作为一支新生的力量, 在这随后的民国报刊整理、出版领域异军突起, 不仅影印出版了一批民国报刊, 而且还在大型期刊的影印、大型丛书的整理方面进行了开创式的尝试, 成绩显著。80年代初期, 在对民国文献开始整理影印之初, 上海书店出版社基本上承袭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选题和出版方式, 出版一些文艺类的小型单行本期刊, 其中主要为民国名人梁启超、鲁迅、郭沫若、徐志摩、茅盾、叶圣陶、严独鹤等编辑的《新小说》《莽原》《朝花》《十字街头》《创造季刊》《文艺阵地》《红杂志》等文学、文艺类刊物;同时, 还出版了《申报画刊》《良友画报》等画报类刊物, 影印了《新华日报》, 并编辑《新华日报索引》。

  除文艺类期刊外, 上海书店出版社也逐渐开始注意到学术领域的一些刊物, 影印出版了《燕京学报》《考古》《词学季刊》《故宫周刊》《文献》《食货》《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专业性、学术性期刊。另外, 在大型期刊、大型丛书的影印整理方面也进行了开创式的尝试, 1987年影印出版的《申报》, 全书共计400册, 是当时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部纸质出版物, 也是民国文献影印出版的一个里程碑, 标志着民国大型报刊影印出版的开始。此后, 上海书店出版社进一步开发整理大型民国文献大型丛书, 1989年至1996年间, 陆续出版发行《民国丛书》, 全书五编500册;1997年到2000年间, 以“民国史料笔记丛刊”的形式, 出版《新语林》《辰子说林》等民国史料性质图书30余种。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整理出版的140余种民国文献中, 有74种是上海书店出版的, 占据整个民国文献影印出版的半壁江山。[2]

  2.2000年以来民国文献的出版整理

  2000—2016年, 上海整理出版的民国文献30余种, 只占这一时期全部600余种出版物数量的5%。上海书店仍旧是主要的出版整理机构, 以“民国期刊集成”丛书形式, 陆续出版《文萃》《现代》《论语》《新潮》《中流》《食货》《新月》等期刊, “民国丛书续编”则出版《民国丛书续编·年鉴专辑》和《中国经济年鉴》两种专刊。同时影印出版《东方杂志》《密勒氏评论报》《万国公报》等大型报刊, 《申报》继1984年影印出版后, 又于2011年再版。一些专题汇编, 如《红色起点》《南京图书馆藏民国时期金融期刊汇编》等, 也相继整理出版。

  除上海书店外, 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 也在2000年后的民国文献整理出版方面有所建树, 出版《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上海图书馆藏稀见辛亥革命文献》《中国杂志》《国际检察局讯问记录 (英文版) 》等大型文献。

  二、上海地区的民国文献数据库开发现状

  相较于2000年以来逐渐弱化的出版整理, 由于有上海图书馆的大力开发和建设, 上海地区民国文献数字化的整理发展迅速, 另外, 上海一些民国文献资料丰富的高校图书馆, 也开展了数据库建设。

  1. 综合性全文数据库的建设

  在全文库的开发方面, 上海图书馆的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 (1911—1949) 收录期刊1.97万种, 35万余期, 907万篇, 该库计划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的期刊2.5万种, 近1000万篇文献, 采取分批出版方式, 逐步推出各辑产品。

  作为近代中国的出版中心, 诸多出版于上海的报纸都在近代中国报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新闻报》即是其中不可或缺之一。依托上海图书馆馆藏建成的“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新闻报 (1893—1949) ”, 为研究者深入挖掘历史提供了文献基础。除《新闻报》外, “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即将推出的还有《时报》《百种精选小报》, 以及英文报纸《大陆报》《上海泰晤士报》《大美晚报》等。[3]

  同样依托上海图书馆馆藏建成的“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 (1850—1951) ”, 收录19世纪英商新闻出版机构字林洋行在上海创办的《北华捷报》《字林西报》《上海新报》《沪报》《汉报》《消闲报》《字林西报名录》等中英文报纸。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建成“上海交通大学民国报刊数据库”, 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民国期刊可通过“CADAL民国期刊本馆镜像”, 或“CADAL民国书刊主站”访问。

  2. 专题全文数据库建设

  在专题全文数据库建设方面, 上海图书馆建有“近代民国中医药专题数据库”, 该库从近代民国期刊中精选出中医药专题数据17万余条, 收录《杏林医学月报》《中医杂志》等著名中医药学期刊, 是海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近代中医药史重要的检索工具。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在民国文献研究和整理方面有一定作为, 建成“民国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 收入民国教育类期刊140种, 7万余篇文章, 析出了发表于其他各种非教育类刊物中的教学相关文章2万余篇。另外, 自建的“近代上海方志资料数据库”收录上海近代方志资料26种, 218册。

  3. 图片库建设

  上海图书馆建成“上海图书馆馆藏淞沪抗战图片库”, 选录上海图书馆所藏中、英、日语历史文献中刊载的相关图片八千余帧, 再现两次淞沪战役的全貌。

  4. 索引目录数据库建设

  在篇名和目录数据库方面, 上海图书馆也有一批数字化产品。“民国时期期刊篇名数据库 (1911—1949) ”是对民国时期期刊的回溯与整理, 目前数据量达900余万条, 每年计划新增数据80万条以上;另外, 在上海图书馆网站可检到的还有“旧日文书目数据库”, 收入上海图书馆馆藏旧版日文文献 (1949年前) 8万余册, 其中90%是图书, 10%是日文旧期刊、各类小册子和其他非正式或非公开出版物;“馆藏旧版西文文献目录数据库”收入文献5.4万余条;“近代文献联合目录数据库”现有书目记录2万余条, 其中部分图书有电子版本, 所收文献均为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已经全文数字化的内容;“上海年华———中国现代电影期刊全目书志”收录从1921—1949年间发行的电影杂志300种, 每种写有详尽的提要, 并配以相应书影和内页, 附有发刊辞和目录, 全面客观地展示中国现代电影期刊的发展历程。

  除上海图书馆外, 目前可检到的索引目录库, 还有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自建的《馆藏解放前报刊题录数据库》, 收录馆藏1919—1949年出版的报刊935种。

  三、上海民国文献整理的问题及对策
1. 上海民国文献出版中心地位的转移及其重建

  (1) 上海地区的民国文献出版地位弱化。1949年至2000年以前, 超过半数的出版物是上海地区的出版机构整理和出版, 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文艺出版社, 八九十年代的上海书店出版社, 更是承担了大部分民国文献的整理出版, 形成了自己的出版特色, 上海是当然的民国文献的出版整理中心。但2000年后, 无论是出版数量还是出版规模, 上海地区都远远低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甚至在出版特色上也无法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相比。出版比重的下降, 出版特色的弱化, 使上海失去了民国文献整理出版中心的地位。随着国家对“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大力投入和支持,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 承担起了主要的整理出版任务, 出版了大量的影印民国文献, 并已形成显著特色, 民国文献出版中心从上海转移到北京已是不争的事实。[4]

  (2) 充分利用资源, 加强出版支持, 重建出版地位。2000年后, 上海地区民国文献整理出版地位的弱化和出版业界关注重心转移、政府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不够有着很大关系。上海地区有着良好的民国文献出版基础和显著的资源优势, 虽然目前重拾出版中心地位有很大难度, 但也理应有所作为。因此, 上海出版业界应抓住国家加大民国文献保护力度的契机, 看到并利用上海图书馆和复旦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进一步重视民国文献的开发整理, 在选题上充分挖掘论证, 强化出版特色建设。

  当然, 来自政府的扶持和引导, 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可考虑将上海书店出版社等一两家已有长期民国文献整理出版基础的出版社, 作为主要的支持对象, 在出版基金申报、专项资金资助、选题专家论证、多部门配合协调等方面予以支持, 使上海的民国文献整理出版进一步受到重视, 逐步构建新的出版格局, 重建应有的出版地位。

  2. 民国文献数字化从一馆支撑到多馆共建

  (1) 上海图书馆的数字化开发支撑了上海民国文献整理在全国的影响力。近年来, 上海图书馆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利用《全国报刊索引》这一平台, 相继挖掘开发了包括“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在内的多种民国文献数据库。目前通过这个平台已经服务到300多家国内和海外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以及情报研究机构、社科院等, 在国内外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领域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力。

  与上海图书馆民国文献数据库的大力挖掘和开发形成对比的是, 同为拥有非常多民国文献资源的上海地区高校图书馆, 对民国文献数字化开发的力度相对较小。目前从网站检索到自建有民国文献数据库的高校图书馆并不多, 仅有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高校本身对自建民国文献数字化项目的推广也不够重视。

  (2) 上海民国文献数字化开发在全国的地位。从公共图书馆的角度来看, 由于上海图书馆大力挖掘民国文献数字化方面的努力, 与同样拥有丰富民国文献资源的国家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相比, 略有优势。国家图书馆目前已建成的有“民国中文期刊资源库”“民国图书数字化资源库”“民国法律数字化资源库”和“东京审判资源库”;重庆图书馆建成的主要是以抗战文献为主的专题数据库;南京图书馆基本上是一些民国专题图片库;上海图书馆开发的“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收录期刊品种、文章篇目数量最多而成为目前最有影响的民国文献全文库之一, 其他专题库或专类数据库, 如“近代民国中医药专题库”“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 (1850—1951) ”以及“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等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与北京地区的高校相比, 上海地区高校的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力度明显不够。目前来说, 所建数据库并不多, 特色也不明显。其中复旦大学通过CADAL访问的民国期刊库, 上海交通大学的“民国报刊库”均是综合性全文库。作为馆藏在高校排行第二的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暂时没有找到相应的自建数据库。稍微可圈可点的是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建成的几种专题数据库, 但从特色上来说, 也不及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专题库的特色明显。

  (3) 多馆共建, 进一步加强上海地区民国文献数字化开发的力度与特色。上海图书馆进一步利用馆藏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数字化开发基础和经验, 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对知识进行重新组织, 并且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 着力开发更多有影响的民国文献数据库。作为民国文献馆藏丰富的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图书馆, 也有必要重视和加强这部分文献的数字化整理与开发力度, 通过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助力上海地区民国文献的整理。

  3. 影印出版和数据库开发相互借力, 加快民国文献整理

  上海地区的民国文献出版和数字化开发基本上处于两条平行线, 各自进行开发和整理的状态。实际上, 无论是纸质出版还是数据库建设, 前期工作基本上是相同的, 都要进行资料的调研和收集, 都要扫描原始图片, 只是到后期出版的方式一个是纸质出版, 一个是电子出版。既然前期都有相同的资料积累, 那么, 民国文献的出版势必可以利用已经开发数据库的原始图片来完成, 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也可以通过已出版的影印民国文献的扫描文件作为数据来源。

  比如上海图书馆目前正在进行的“民国时期艺术文献整理”项目, 其中包括已经出版的《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 也有正在编辑的《民国时期漫画杂志汇编》《民国时期话剧杂志汇编》等。[6]这些资料在编辑和出版过程中都进行了文献的收集和图片的扫描工作, 如果利用这些现成的图片资料, 开发建设“民国时期艺术文献数据库”, 想必是事半功倍的事;反过来, 已经建成的民国文献数据库也可以作为纸质出版的资料来源, 进行编辑、整合与出版。比如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自建的“民国教育文献全文数据库”, 析出了发表于其他各种非教育类刊物中的教学相关文章2万余篇, 这些文章分散在近千种各类期刊中, 重新收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完全可以利用数据库的图片文件, 编辑“民国教育论文汇编”, 为民国教育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加砖添瓦。

  目前来看, 这样一种数据库与纸质出版之间相互利用后台数据的借力方式, 也许是出于版权、投资因素等诸多原因, 不仅在上海, 在全国都尚未得到运用。

  参考文献

  [1]王云五.战时出版界的环境适应[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46.

  [2]刘民钢, 蔡迎春.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 (2015) [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5.

  [3]段晓林.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现状及其方向——回眸与展望: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图书馆杂志, 2017 (3) :117.

  [4]刘民钢, 蔡迎春.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 (2016) [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6.

  [5]陆健.传承与服务——上海图书馆近代报刊文献的数字资源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7 (1) :32.

  [6]黄显功.上海图书馆民国文献整理出版与相关思考[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7 (1)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