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王雅戈、王晋玲、常娥:民国文献整理研究进展
上传日期: 2018-04-18 作者:王雅戈、王晋玲、常娥

  民国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社会功用, 近年来其收藏、保护和利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但是民国文献的整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本文现对民国文献整理特别是数字化整理进展情况进行分析, 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民国文献整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 民国文献整理的新闻报道分析

  近年来, 民国文献整理受到重视, 这首先归功于国家图书馆的决策和相关新闻报道。2005年2月4日, 多家媒体记者对国家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的收藏、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采访, 2月5日《科技日报》等报纸和中国新闻网随即进行了报道, 2月7日、8日的《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等报纸相继刊发关于此方面的新闻, 随后《中华读书报》等报纸也进行了报道, 3月《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相关情况, 4—8月新华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又相继进行了报道, 全年发表相关新闻报道达30多篇[1-16]。一石激起千层浪, 自《科技日报》之后,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大报对此事进行的报道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民国文献的濒危状况。值得一提的是, 《北京娱乐信报》于2月5日、6月26日、8月24日分别以《我国民国文献已在断层边缘》、《詹福瑞:着力抢救民国文献》、《国图馆长建议抢救民国文献》为题多次进行报道[17]。目前, 在百度中以“民国文献”为主题词进行搜索, 可找到相关新闻163篇[18], 相关网页信息约3 810 000条[19]。由此可见, 我国有关抢救民国文献的呼声越来越高, 对民国文献整理的重视也从宣传阶段转向了实施阶段。

  从这些新闻报道可以看出, 民国时期的图书、期刊、报纸等主要收藏在一些大型公共图书馆内, 目前全国合计超过300万册 (件) , 其中国家图书馆约有民国文献67万册 (件) 、上海图书馆约有109万册 (件) 、南京图书馆约有70万册 (件) 、辽宁省图书馆约有16万册 (件) 、重庆图书馆约有10万册 (件)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约有25万册 (件) , 湖北省图书馆仅民国图书就多达10万册,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也有部分收藏。

  2 民国文献整理的学术论文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总库平台中以题名为检索途径、以“民国”并且“文献”为检索词进行检索, 共检索到文献105篇, 其中报纸文献16篇、年鉴文献7篇、会议论文3篇、硕士学位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1篇、期刊论文75篇。

  各类关于民国文献的研究成果中, 期刊论文的数量最多, 占总数的70%以上。其中, 较早探讨民国文献整理的是于川、夏彪的《谈民国“政府文献”范围的设定》一文, 文中谈到了利用计算机整理民国文献并筹建民国文献数据库的初步设想[20]。被引率最高的是赵继红、王和平的《民国文献保护的有益尝试——兼谈公共图书馆新善本建设的得失》一文, 被引频次高达13次, 而且多次被核心期刊论文引用, 也曾被会议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引用[21]。该文对民国文献的范围和类型进行了探讨, 在总结赵万里等人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对新善本的划分标准进行了详细讨论[21]。

  实际上, 民国文献整理早在1980年前后就已经开始了, 但当时民国文献整理范围仅限于民国档案整理。据统计, 当时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整理的馆藏民国档案就多达130万卷[22]。其后我国才开始对民国图书进行整理。各地研究者经过艰苦努力, 于1993年编纂出版了《民国时期总书目》。这个时期民国文献的整理特别是对民国文献的保护研究总体上并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 在社会上也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

  2005年, 在国家图书馆就民国文献收藏、保护情况接受记者采访及新闻媒体大规模报道民国文献濒危情况后, 我国民国文献整理研究大规模兴起。2005年、2006年, 有关民国文献整理研究的论文分别达到10篇和9篇。这些研究在强调民国文献价值的同时, 关注民国文献濒临消失的危险, 注意到社会对民国文献的需求, 探索对民国文献的开发利用。值得一提的是, 李芳的《民国文献的保护和鉴藏工作》一文观点新颖, 指出“扩大民国文献保护范围, 吸收专家、学者、收藏家已有的书话、书目等成果是鉴藏民国文献的重要途径”[23], 对保护民国文献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石梅的《利用缩微数字技术抢救民国时期文献》一文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提出了应用缩微技术抢救和保护民国文献的方法途径, 是较早涉及数字化保存民国文献的研究论文之一[24]。

  检索结果显示, 我国2007年发表的民国文献研究论文只有4篇, 分别是有关民国佛教文献、民国中医文献、民国农业文献等专题性民国文献收藏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当时可能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 全面启动民国文献保护与利用的工作一时还难以实现, 因而有些单位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积累经验。南京农业大学王雅戈的博士论文《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及信息组织研究》[25]是在这一年通过论文答辩的, 这表明: (1) 民国文献整理研究已经进入了专业领域; (2) 研究生选题开始以民国文献整理为研究方向; (3) 民国文献整理的系统研究开始启动。2007年民国文献整理相关研究的论文数量较少还可能是受到学术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周期的影响, 从接下来两年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可以看出。

  2008—2009年是民国文献整理研究的大发展时期, 2008年发表有关民国文献整理的期刊论文21篇, 2009年发表期刊论文19篇。这段时期, 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不仅是2004年和2005年发表期刊论文总数的2倍, 而且研究范围也更加宽广。民国文献整理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献收藏与修复, 开发利用成为重要研究方向, 数字化研究深入开展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地方志办公室、高校教学和科研单位等都积极参与到民国文献整理工作和学术研究中, 基本形成了以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和高校图书馆为主的3支研究力量。同时, 刊发民国文献整理研究等相关论文的期刊范围进一步扩大, 《档案学通讯》、《中国地方志》、《图书情报工作》等重要核心期刊相继刊登了一批相关研究论文[26-28]。2010年, 民国文献整理研究仍是图书馆界讨论的热点问题。2010年最新发表的《从版本学视角谈民国文献的保护》一文首次从版本学、目录学、文献学角度“对民国文献的版本特征、版本地位、版本价值及搜集整理工作中的版本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以期引起图书馆界对民国文献版本价值的关注, 确立保护‘民国善本’的意识”[29]。这对民国时期珍贵历史文献进行重点保护与收藏、为形成全国性的民国文献保护方案提供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 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研究进展

  数字化研究是近年来民国文献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一步强调民国文献重要性的基础上, 相关研究在探讨传统手段抢救和保护民国文献的同时, 深入到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领域。同时, 新闻媒体更加关注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动态。《人民日报》及时报道了重庆图书馆民国图书期刊数字化的消息, “备受关注的重庆图书馆‘镇馆之宝’——7万册民国文献 (其中数千册为孤本) 电子版已正式对外开放。预计2008年上半年, 全馆9万多册民国图书、期刊将全部完成数字化。届时, 读者通过电脑可以浏览民国时期尘封的历史, 而不必担心损毁那些脆弱的书刊。”[15]目前, 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工作已经竣工。期刊论文方面, 于川、夏彪的《谈民国“政府文献”范围的设定》[20]一文是较早涉及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的研究论文之一, 但当时仅提出了筹建民国文献数据库的初步设想, 后续工作和相关研究较少。

  在技术方面, 缩微技术是民国文献整理保存早期使用的技术手段。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 “传统的缩微影像技术在抢救民国时期文献工作中具有明显的优势”[24]。缩微技术至今仍然是文献保存的重要方法。数字扫描技术是稍后应用于民国文献保存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与较早期的缩微技术一起, 为原始民国文献数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许多单位都在应用这项技术进行民国文献数字化保存工作。“图书馆利用数码扫描仪对珍贵的历史文献进行数码扫描, 然后再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设备进行处理, 使历史文献达到可存储、检索、传递、再现等自动化的操作程度。其快捷的检索使用功能使之成为目前文献‘再生性保护’的最重要手段”[30]。数据库技术是现阶段较为先进的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方法。孙琴曾对民国文献数据库建设进行了调研并指出民国文献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民国文献开发还没有商业数据库公司的参与; (2) 没有全国性机构的领导与规划; (3) 大量自建的民国文献特色数据库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 (4) 重复建设较多[31]。

  信息组织技术方法近年来被逐步应用于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工作。《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及信息组织研究》一文是较早从专题角度全面研究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的研究成果之一[25]。该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进行了探索: (1) 民国文献索引的自动编纂。主要研究了机编索引的步骤与方法, 对索引之星、Word索引软件和自编语词索引软件进行了比较分析, 对索引排序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中国茶叶问题》索引编纂为例, 对机编索引的方法和索引软件的应用进行了实验, 认为索引是以信息资源中知识单元的标记符号——主题概念或语词等微观内容为对象, 通过标引词或词串的方式指引内容的检索, 对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开展农史研究具有一定作用。 (2) 民国文献电子图书编纂。对电子图书的存储格式进行了综合评介, 分析了民国文献电子图书编纂的意义和技术要点。以民国图书《中国茶叶问题》和金陵大学学位论文《二十种柑橘类果树比较形态及杂交育种之初步研究》为例, 应用Easy CHM电子图书编辑软件对民国文献电子图书编纂进行了实验。 (3) 民国文献数据库建设。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馆藏为主要对象, 建立了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档案资料、地方文献在内的民国文献数据库, 数据库的类型有题录型、全文型、图像型、图文对照型等。 (4) 民国文献主题网关构建。系统论述了主题网关的理论和方法, 得出主题网关是优质网络资源信息服务的精选器和精确导航器等结论, 对主题网关建设中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元数据制定、主题和分类标引、可视化检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茶文献主题网关构建为例, 对民国农业文献的信息组织进行了试验。民国农业文献主题网关的构建对提高农史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作用, 有必要扩大构建的范围[25]。值得一提的是, 该文酝酿选题阶段正是国家图书馆和许多新闻媒体大声疾呼民国文献抢救、保护、开发、利用的初期。侯汉清教授在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 敏锐地意识到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的重要性, 并在综合分析信息组织研究领域优势、重点学科所在的农史专业特点、学院农史文献收藏系统、科技部提供课题支持等因素后, 以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及信息组织研究为选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事实证明这项研究具有前瞻性, 一些重要成果相继在相关专业的重要核心期刊上陆续发表, 后续研究还相继得到了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文化科研项目、苏州市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等科研项目的资助, 使研究工作能够进一步深入开展。

  2009年, 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的又一项前沿研究成果——《基于传统文献与数据挖掘的民国前岭南医案相关研究》发表。该文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认为“变量相对集中的样本较适合用分类回归或关联规则, 可以较好地呈现各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度, 发掘出一些单用传统研究方法未能提取到的潜在信息, 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新思路, 亦能为基础研究提供更多科研课题。”[32]

  4 结语

  经过数年的发展, 民国文献整理、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关学术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实践成果层出不穷。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对民国文献整理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民国文献的数字化整理已经与“保护文化遗产”相提并论[33]。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的技术手段在向多样化和先进化发展的同时, 相关研究内容逐步深化, 研究范围逐步扩大, 相信民国文献整理的研究成果将不断丰富并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瞿剑.抢救民国文献迫在眉睫[N].科技日报, 2005-02-05 (3) .

  [2]施芳.文献历史会出现“民国断层”?[N].人民日报, 2005-02-07 (11) .

  [3]施芳.67万件民国文献亟待保护[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02-08 (4) .

  [4]邢宇皓.民国时期文献亟待抢救[N].光明日报, 2005-03-18 (2) .

  [5]甘丹.民国文献保存面临难题[N].中国矿业报, 2005-05-10 (6) .

  [6]吕文浩.193种文献里的民国风景[N].中华读书报, 2005-07-13 (6) .

  [7]谭柯, 董娟.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损毁过半[N].重庆商报, 2005-07-14 (A4) .

  [8]方科, 项菲菲.三大措施抢救民国文献[N].重庆日报, 2005-07-20 (2) .

  [9]吴亚明.文献史料揭穿“台独”谎言[N].人民日报, 2007-11-13 (10) .

  [10]王珲, 张凯.河南民国文献阅览室开放[N].西部时报, 2007-11-13 (4) .

  [11]邢宇皓.南京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享受“超标待遇”凸显抢救急迫[N].光明日报, 2007-11-21 (5) .

  [12]邢宇皓.南图馆藏民国文献急需抢救[N].新华日报, 2007-11-22 (B3) .

  [13]邢宇皓.民国文献抢救企盼“良工”[N].中国文化报, 2007-12-10 (5) .

  [14]杨怡, 张国圣.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亟待保护[N].光明日报, 2008-01-03 (2) .

  [15]侯露露.民国书刊走向“数字化”[N].人民日报, 2008-01-08 (11) .

  [16]侯露露.抢救濒危文献民国书刊走向“数字化”[N].中国改革报, 2008-01-12 (4) .

  [17]新闻媒体关于国家图书馆的报道情况[EB/OL].[2010-06-06].http://www.docin.com/p-12776082.html.

  [18]民国文献新闻检索[EB/OL].[2010-06-06].http://news.baidu.com/ns?word="%C3%F1%B9%FA%E%C4%CF%D7&tn=newstitle&from=news&cl=2&rn=20&ct=0.

  [19]民国文献网页检索[EB/OL].[2010-06-06].http://www.baidu.com/s?cl=3&wd=%C3%F1%B9%FA%CE%C4%CF%D7.

  [20]于川, 夏彪.谈民国“政府文献”范围的设定[J].河北科技图苑, 2000 (3) :43, 57.

  [21]赵继红, 王和平.民国文献保护的有益尝试:兼谈公共图书馆新善本建设的得失[J].晋图学刊, 2004 (2) :77-78.

  [22]施宣岑.热切期望海峡两岸学者为整理民国史文献共作贡献[J].历史档案, 1984 (3) :115-117, 114.

  [23]李芳.民国文献的保护和鉴藏工作[J].图书馆建设, 2005 (2) :109-110, 112.

  [24]石梅.利用缩微数字技术抢救民国时期文献[J].数字与缩微影像, 2006 (2) :43-45.

  [25]王雅戈.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及信息组织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2007:120.

  [26]王雅戈.民国农业档案数字化整理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09 (1) :54-56.

  [27]纪丽真.民国《牟平县志》的文献学价值[J].中国地方志, 2005 (12) :44-49.

  [28]王雅戈, 侯汉清, 黄建年.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研究:以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11) :63-66, 148.

  [29]张铁.从版本学视角谈民国文献的保护[J].图书馆建设, 2010 (5) :22-25.

  [30]吴小兰.民国文献保护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8) :75-77.

  [31]孙琴.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研究[J].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8 (1) :71-73.

  [32]刘丹雯.基于传统文献与数据挖掘的民国前岭南医案相关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2009:52.

  [33]郭伟德.民国文献数字化是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延续[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9 (6) :32-33.